当前位置:首页 >资讯 > 正文

70%罕见病获批药品已入医保,高值药保障仍面临难题
2023-02-26 21:40:33    医学界

目前国内共有103种罕见病药品上市,其中73种纳入医保。

撰文 | 张皓宇


(相关资料图)

今年2月28日是第16个“国际罕见病日”。顾名思义,罕见病即发病率低、患者人数少的疾病。这类患者普遍面临着确诊难、缺乏治疗方案,或费用高昂、受关注度低等困境。国家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颁布后,对罕见病群体的各项支持政策也在加速出台,近年来,有关罕见病的诊疗、保障、药品研发、产业发展等话题,广受各方关注。

2月25日,病痛挑战基金会和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《2023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,重点梳理了国内罕见病领域过去一年多方面的动态,呈现成果与问题,研判未来趋向,以期对罕见病群体、政策制定者、相关机构等有所助益。

报告执笔人之一、病痛挑战基金会信息研究总监郭晋川结合本次报告,向“医学界”介绍了他对过去一年罕见病行业面貌的观察与思考。

近一年,国内罕见病领域有哪些亮点?

该报告对国内罕见病领域的诊疗、保障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、综合服务体系等方面,进行了全面盘点。在药品供应与保障层面,报告指出,截至2023年1月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布后,共有199种罕见病药品在全球上市,涉及87种罕见病;其中,103种药品在中国上市,涉及47种罕见病;73种药品纳入医保,涉及31种罕见病[1]。

数据说明,一方面,我国罕见病药品上市数量相对于全球情况仍有一定差距,多达40种罕见病患者面临“境外有药、境内无药”的无奈局面;另一方面,已上市药品中逾70%纳入医保,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每年的动态更新,不断纳入罕见病用药,到现在已初见成效。

郭晋川认为,整体上看,2022年是罕见病领域惊喜不断涌现的一年。

首先,罕见病药品研发与上市的支持性政策密集出台。报告统计,2018年至今共有17项政策涉及罕见病药物,其中2022年这一年就多达8项。既包括《“十四五”国民健康规划》等宏观战略,又有专门性条例和指导原则,明确鼓励药品研发、优先审评审批、给予减税优惠、纳入临时进口和给予市场独占期等措施,彰显了党和国家对罕见病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。

其次,本土药企对罕见病药品研发的兴趣出现爆发性增长,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上述政策的激励作用。报告指出,2018-2022年,国内27种罕见病药品(除新增适应症)上市,其中仅有4种上市药物为国内企业引进或仿制;而到2023年2月,基于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,国内有81种罕见病药物(尚不包括化学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)处于临床试验及上市申请阶段,其中46种药物为本土自主研发。

“药品的研发与支付保障密切相关,过去两年,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每次纳入的罕见病药品均为7种,且大多为跨国药企产品,”郭晋川表示,“随着本土药企的日益重视与自主研发水平的提升,今后罕见病药品进入医保目录,或许不再是重大新闻。”

再次,罕见病保障在地方医保层面也有积极突破。2023年1月,江苏省人大通过《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》,对江苏省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进行了详细规定,首次将罕见病保障体系写入省级医保法规。

郭晋川介绍,这一突破的重要意义,要结合更深远的背景来分析。

过去十余年,地方省市对罕见病群体的保障政策陆续出台,例如以浙江、江苏为代表的“专项基金”模式,以山东、成都为代表的“大病保险”模式等,补充了基本医保覆盖度的不足。

到了2021年,国家医保局、财政部发布《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》,要求各地原则上不得再出台超出清单授权范围的医保支付政策,已出台的要在3年内与国家政策衔接。

但江苏省本次以省级人大立法的形式确认了罕见病保障机制,突破了过去地方单一部门出台专项措施的通行做法,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,在现有制度框架下,迈出了可贵的一步。

公益力量携手多方探寻解决之道

该报告在梳理各方面成果的同时,也指出了目前罕见病群体在诊疗、保障方面的困境,其中包括一些行业讨论中容易被忽略的患者需求。

报告客观呈现了目前在罕见病医疗保障存在的缺口:仅在“国内有药”的罕见病群体中,仍有16种罕见病的全部治疗药物均未纳入医保,其中13种药物属于年治疗费用在40万元到280余万元的高值药,对应的全国患者人数在100人左右到12000人左右不等。

高值药保障是罕见病领域长期面临的难题,在目前逐步构建起基本医保为主导,地方政策、企业捐赠、普惠型保险、公益援助、社会互助等共同支持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后,如何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、扩大保障范围,仍是各相关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。

此外,本次报告还特别关注了罕见病群体的非药品需求,重点介绍了需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(以下简称“特食”)的患者现状。

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中,有32种罕见病患者需要使用特食,其中18种罕见病患者需终生、足量使用,但只有1种(苯丙酮尿症)患者可享受一定比例报销;其他病种的特食涉及产品注册等问题,尚未能在国内上市,国内厂家生产准入机制不明确,患者家庭只能从非正式渠道获取特食,更谈不上通过医保报销。

对此,报告提出,应推动新生儿筛查覆盖,重视罕见病诊疗的临床营养,优化罕见病类特医食品的本土生产与监管,按需推进优先审评审批及保障机制,多管齐下,缓解需求特食家庭的燃眉之急。

同时,郭晋川指出,随着罕见病支付保障体系的逐步推进,患者群体的全生命周期支持需求也应该被各界更多地“看见”。一方面,大量罕见病病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,或暂时难以获取药物;另一方面,罕见病群体的个人发展诉求是全方位的,不仅限于疾病治疗。

因此,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怀,不仅包括治疗之外的康复、护理,还包括个体支持、社会融入支持、疾病知识倡导等。报告提出,要不断完善“中国罕见病综合服务体系”,从保障体系、多方协同机制、全生命周期服务、社会认知等多方面维度,指出未来可能的解决路径。

作为公益领域资深从业者,郭晋川向“医学界”着重指出了公益慈善力量在构建这一综合服务体系中的角色与作用。

“政策的出台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,企业层面的援助又往往是定向的,对困境群体而言,遭遇的问题却经常是不断变化的,而公益机构长期在一线服务患者,能敏锐感受到社群需求。另一方面,在援助的对象、内容上,公益机构也可以根据变化及时调整,尽快以最大程度回应这些需求。”

公益机构还能通过社群的大规模调研,为决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,成为政策的推动者与各方的沟通者。郭晋川表示,以罕见病公益基金会、患者自组织为代表的公益机构、团体,近年来正在配合政府决策部门,形成正向合力,不仅能为罕见病综合保障筹集社会公益资源,更能通过组织研讨、摸底调研、建言献策等方式,推动罕见病领域政策形势与社会环境的根本改善。

参考文献:

[1]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, 弗若斯特沙利文. 2023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[R]. 2022.

来源:医学界

责编:张驰程

编辑:赵   静

关键词: 70%罕见病获批药品已入医保 高值药保障仍面临难题

下一篇:
上一篇:

70%罕见病获批药品已入医保,高值药保障仍面临难题

【城市推介】特别的兴凯湖-送给特别的您! 世界头条

香草精

生化危机6好玩吗_生化危机6有意思吗 环球观焦点

每日精选:海夫纳

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_血红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

世界百事通!宋荣臻京胡龙凤呈祥_宋荣

最新消息:超声波模具

Quiz发布强劲的半年销售增长

长得像蒜苗但有毒不能吃的开花植物是鸡冠花吗?蚂蚁庄园答案-当前简讯

茶企增效,茶农增收!湘茶年综合产值过千亿元

当前热点-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

“五个一百”:观照早春里温暖奋进的中国-世界速讯

变异幼龙

医保局表示此次改革将向老年人倾斜

【全球热闻】四月物语_说一说四月物语的简介

新新魔塔二

每日热文:科学减肥食谱安排表_科学减肥食谱

环球要闻:雷锋精神传天下 青岛水务海润自来水集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

环球观察:乌海市团委志愿服务队

今年的玉米价格,就是贸易商自己给自己下的药,2月25日玉米行情_环球今亮点

美国宣布对俄22名个人和83个法人实体实施限制措施

美国2022年对欧原油出口增长70%,WTI相关原油期货交易总量翻番

环球热资讯!书法手卷

世界视讯!苏州科技城发展“19苏科技城MTN001”3月4日付息,利率为5.74%

双飞股份:拟收购浙江萨维70%以上股权

任程伟老婆

excel双击自动填充无法直接填充到最后一行怎么办 世界滚动

孩子计划今年长高长壮,家中桌子上摆放3种平安果,寓意健康如意

2月24日生意社党参基准价为85.00元/公斤

中国医药控股有限公司(CPHI.US)2月23日收盘报0.09美元/股,涨0.11%

鹿晗潮牌“耍大牌”翻车?这个品牌赢麻了|全球百事通

当前简讯:荣盛发展: 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

中信证券:消费复苏方向明确,互联网 文旅有望受益

门的笔顺怎么写的近义词

1.2-丙二胺商品报价动态(2023-02-23)